2009.04.24第一場論壇:網路時代的公益參與

李士傑、李禮孟報導 2009/4/24

「法鼓大學」本著創辦人聖嚴法師期望以「大學院教育」達到「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之理念進行規劃,其使命及願景是「以心靈環保為核心價值,培育兼具慈悲與智慧的領導者,探索人類未來,建設地球淨土」。「公益學院」基於法鼓大學之使命與願景,關注未來公益志業發展,規劃「法鼓公益論壇—數位公益」系列講座:第一場於 4月 24日在法鼓德貴學苑,由中央大學客家學院院長江明修教授主持,邀請國際公益組織 One Village 基金會創辦人唐瑋(Joy Tang)女士主講「網路時代的公益參與」(Philanthropy, Civic Engagement, and Network Society);由喜瑪拉雅基金會資深研究員兼公益資訊中心主任李雪瑩女士回應。近五十位與會聽眾專注聆聽並熱烈地參與討論,成功地結束第一場講座。

唐瑋女士替這場演講設定的子題是:「公益慈善、新科技的浮現,加上社會網路,是否會替我們帶來更好的世界?」(Philanthropy + Emerging Technology + Social Network = Better World?)她從「公益」、「科技」與「社會網路」的定義談起,介紹她十多年來在世界各大洲參與行動的足跡。她指出公益最原初的意義是「對人類的愛」;科技是用來解決人類問題的技術、工具與歷程;社會網路則意指藉由價值、視野、友誼等關係將一個又一個的行動者凝聚起來的社會結構。人們所參與的公益行動,皆包含透過社會網路與科技以創造更美好的世界,展現對人類的愛。

唐瑋女士舉了三個先驅典範來跟聽眾分享數位公益的願景與楷模。滑鼠之父 Douglas Engelbart 提出 NICs(Networked Improvement Communities)的概念,主張運用社會網路改善社會,其理念影響了矽谷的無數年輕人;無線網路 WiFi 之父 Vic Hayes參與西藏兒童中心、自由無線網路運動以及尼泊爾無線網路的推廣;最令他感動的經驗是與他認養的西藏孩童相見,體認到科技只是人類彼此溝通與攜手合作的媒介與工具。OLPC(One Laptop Per Child,其願景是每個孩童都有一台筆記型電腦)的前任技術長 Mary Lou Jepsen,為了讓全世界的孩童可以在電力資源不充足、沒有遮蔽的日光下也能讀書,投入發明最新的顯示器與省電技術,造福全世界開發中國家的人們。這些先驅者透過科技與社會網路,改變了人們的生活與生命。

這些先驅者所代表的方向,也是聯合國從千禧年以來致力在全世界各大洲所推動的方向:ICT4D(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for Development,運用資訊傳播技術來推動社會發展)。由跨領域、優先看到這個願景的人們帶頭合作,一同創造出社會與世界改變的契機;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政榮先生在亞太經合會(APEC)以台灣代表的身份提出「數位機會中心」(Asia-Pacific Digital Opportunity Center, ADOC)就是最好的例子,將偏遠地區的數位落差,藉由資訊科技的輔助,轉變成為數位機會的所在。

唐瑋所創辦的 oneVillage 基金會,則是在非洲迦納、美國等地以「數位村落」(digital village)的角度尋找人與環境永續發展的解決方案。這整套觀念與實踐結合的方案,唐瑋稱之為「整合性的資訊傳播科技」(holistic ICT)與「全系統設計」(whole system design),包含無線網路、社會企業、自由軟體研發科技、適切科技(affordable computing)與太陽能數位中心等。

唐瑋女士關注公益多年,她自身跨越美洲、非洲回到亞洲的旅程就是「數位公益」全球趨勢的最好見證。藉由她的個人經驗與反思,這場論壇帶領大家進入網路時代的公益世界:人們學著如何運用新科技彼此重新連結起來,互相合作,一起走向一個更好的世界。

李雪瑩女士以喜瑪拉雅基金會在推動數位公益的作法作回應,包括2006年與台北市政府、台灣惠普所合作建立的公益數位村,公益團體開發網站設計、志工、個案、捐款應用軟體,以及數位公益的概念可應用在文化、教育、政策倡議等不同之課題。

全場討論踴躍,達人女中吳韻樂校長從中學教育者的立場呼應唐瑋關心如何使世界更好的意識,中央大學客家學院政治經濟研究所所長孫煒教授提問從社會企業與數位公益的關係及ICT(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資訊傳播科技)所創造的就業領域的問題,法青台北分會長王貞喬提問個人如何堅持信念不放棄理想、法鼓大學公益學院李禮孟教授請問網路與年輕人EQ及認知發展的影響,NPO資深總監吳佳霖分享從四川大地震看數位公益的發展與挑戰,淡江大學未來學研究所同學則提問跨國企業到第三世界營運的核心目的是營利或是造福當地。主持人江明修教授在總論中以公益就像是一群螢火蟲聚集在一起發光發熱與所有與會者共同期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