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3.21第一場論壇:公民社會中之大學與公益(二)陳健民教授主講
公民社會由自主與多元開放的民間組織所構成
我們所談的公民社會究竟是什麼樣的公民社會?廣義來講很簡單,就是由公民組成的社會。在這樣的定義下,國家必須尊重公民的權力,反過來,公民也有必須實踐的責任和義務。比如排隊不要插隊等等,這是我們公民應有的美德。雖然我覺得這麼廣義已經很有意義了,但學者一般不會用這麼廣義的定義,學者關注的是公民美德的問題。一般來說,社會學家所定義的公民社會是由自主與多元開放的民間組織所構成的公共領域。通過這個領域,公民可進行對話、聯繫與合作促進公共利益,解決公共問題。這是屬於政府的架構以外的,所以我們說非政府組織,這就是大家所理解的NGO。在此我想強調「多元開放」,也就是參加與不參加、離開或加入都是自由的、自願的。因此,在同樣的領域裡會有不同類型的團體;同一個類型的團體也很多互相競爭的。在這樣的定義下,有些團體雖然是非政府的,我們也不會把它當成公民社會的一部份。例如黑社會,它一定是非政府的,但是大家都知道黑社會可能進去不太難,離開就不大容易了,所以我們不會把它看成公民社會的一部份,因為自願性不足。另外像是邪教,邪教在我們社會學來講,也是很難定義的。基本上在社會學裡只有最後一個標準,就是它是強迫性的,不能自由離開的。「強迫性」是一個很重要的邪教的定義,這類雖然也是非政府組織,我們也不會把它放進公民社會的領域。
公民社會一般來講有三個功能:第一就是監督政府,因為公民社會非常關注人的權利與自由,而政府最容易侵犯人的權利與自由。個人沒辦法保護個人的自由,所以我們要連結起來、監督政府。第二個很重要的功能就是提供公共服務,特別是幫助弱勢團體。當政府作不好、不願意做、做的不夠,一般市場也不願意做,因為沒有賺錢的機會而不願意提供這個服務的時候,公民社會就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提供服務給這些弱勢團體。第三個功能我們今天可能沒有機會談,就是發展社會資本。社會資本的內涵Robert Putnam講得很清楚,主要是要發展公民之間的網絡。透過網絡不斷互動的過程裡頭,可以發展互信,有了互信之後發展一種互相幫忙的、互惠的規矩與規範出來,這一種我們稱之為社會資本、社會資源。監督政府、公共服務、社會資本是公民社會三種非常重要的功能。
大學鼓勵學生參與社會服務與社會改革
大學對公民社會發展有什麼樣的貢獻?首先,大學提供一些空間給公民社會組織在大學裡面成立,透過這些組織來服務社會,推動改革。現在我會先集中談一談香港與大陸的例子。因為我主要是研究大陸,另外因為住在香港,所以對香港也有一點點研究。
大學提供資源給不同的學生組織,這也是為了鼓勵學生參與社會。我們大學有學生活動中心,裡面有校刊社、廣播電台,還有學生會辦公室,外面有看板讓學生可以放海報,例如學生用海報批評校長,他剛給中央政府委員做政協,學生不贊成他當中央政府的政協,所以在這裡討論這件事情。
大學鼓勵學生參與社會服務。以香港為例,很多學校都有社工隊,主要是去一些比較貧窮的社區裡,幫他們修橋、鋪路、幫小孩補習等等,即使畢業之後,往往還是會繼續做這類的服務。在我們的學校裡頭,有一個小扁擔就學計畫,幫助農村的小孩建學校等等,這個計畫也讓一些畢業生還可以回到母校一起參與這件事情。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