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探天地人關係 法鼓文理學院會同三教研討自然保育

期以融合儒道佛的傳統自然哲思、中西環境倫理對話、原住民生態智慧與里山倡議等主題,共同探討當前的生態環境挑戰。法鼓文理學院結合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東華大學,於11/7下午至11/8中午,在該校首度合辦「自然的價值與保育:重探天地人關係研討會」,並透過直播邀請關注自然議題的民眾一同參與,發揮宗教人文的影響力。

感謝農業部的支持,以及學界對於自然保育的合作響應,法鼓文理學院校長陳定銘代表主辦單位向與會學者分享,該校基於心靈環保、秉持大學社會責任(USR),正在進行的環保理念與作為,例如在學生社團導入永續發展、推動里山倡議、設置環境教育設施場所等等。

林保育署副署長林澔貞表示,這場研討會從宗教、文化的角度,看待人和整個自然環境的融合,議題的互動和嘗試,都和以往不同,相當令人期待。她也回饋臺灣在跨域結合保育國土生態方面,成果也相當亮眼,甚受世界各國肯定,這都要感謝在座學者及民眾的關注投入。而日本以宗教為本,建立的森林哲學,也相當值得借鑒。   

應邀從儒家思想為大會作專題開場,北藝大名譽教授辛意雲以尼羅河、黃河流域為例,說明本是文明發源地,或成為一片乾旱、或變為滾滾濁流,都是遭受人為長期破壞的例證。而長江流域「適時、適地、適作」的水稻區,則展現順應天時、地利及人和的「天地人合一」的生態保育思想。由此可知,生態保育的理念及實務,根本責任在人類自身,關鍵之處即在人類的生命覺醒。

以擅長的實作領域,參與的學者、專家及發表的主題有:11/7西蓮淨苑住持釋惠敏「佛教之眾生平等思想與生物多樣性保育:OECMs為範式,探討與自然共生之方式及其課題」、弘誓學院創辦人釋昭慧「以佛教觀點回應『生態中心主義』與『生命中心主義』」、東華大學教授李光中「老子論點中的自然價值與保育」。

11/8北藝大教授林益仁專題講座「從生態它者到家園互依:一個生態人文的角度」。政治大學教授、泰雅族官大偉「原住民生態知識與土地管理」;法國孔泰大學博士生沈侃「視覺中的風景:西方風景畫與中國山水畫背後的人與自然關係」;法鼓文理學院助理教授黃信勳「淺談里山主流化自然價值之潛能:一個社會實作理論的嘗試」。

◎文/張曜鐘 20241107
◎圖/李佳純 2024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