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創新是從「非財務治理」角度在商言商
安侯永續發展顧問有限公司 副總經理侯家楷
就是因為「不永續」所以才會談「永續」!安侯永續發展顧問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侯家楷指出,永續談了快40年,為什麼現在這麼熱門?真實並不有趣,是因為時間不夠。但這也產生「永續創新」的機會,因為永續是某一程度的在商言商,只是這個在商言商,必須從「非財務治理」角度,在賺錢與「環境、社會」之間找到平衡點。
「我自己很喜歡這個破題,談什麼就缺什麼。」侯家楷說,說穿了就是不永續,稍微看一下現況,「從以前看那個電影《明天過後》,它在演什麼?就是在演全球暖化2°C之後。人類文明從工業革命,每年平均溫度跟現在比,只要超過2°C,大家都知道故事是什麼。2°C超過之後,就沒有回去的可能。」
侯家楷目前在安侯永續發展顧問有限公司的社會影響力及永續創新服務部門,擔任副總經理。他是4月22日抵法鼓文理學院,以「『不永續』發展年代,跨界ESG轉型壓力與SDGs創新機會」為題,分享媒介企業發展永續的經驗。在演講一開始他立即以「不永續」破題,表明永續它不是一個新的事情,談了快40年,這幾年突然夯起來,首先要問的是,永續是在夯什麼?
「其實,說穿了不有趣!」侯家楷指出,現在地球大慨是1.56°C,距離2°C剩0.44°C。0.44°C還可以剩多久?大概用過去6年的數字來推估,樂觀的版本是20年,悲觀的版本不到10年!
「我剛開車的時候看,天啊!路上38°C。現在我們談永續,很多人會很熱血沸騰,這是一個很有價值感的工作。我說你再認真想一想,這其實是一個細思極恐,很可怕的過程。現在要做永續這件事情,其實是因為『時間不夠』,不是因為什麼價值覺醒。」
全球不永續的狀況是嚴峻的,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共17項核心項目,預計在2030年達成,但目前達成率不到16%。侯家楷說:「我們就等著看,2030年就會有永續發展目標plus。1.0版本失敗,2.0變多了注定還是要失敗,3.0會不會變成兩倍?大環境基本來說,只能說接下來會有越來越多的限制。」
而永續發展越來越夯,是部分團體、企業都看到一件事「這些跟賺錢無關的事情,都要管起來」,不論是全球供應鏈等問題,都要跳出財務資訊管理角度,以風險部位來思考。
「各種討論出來了,這件事情被重視了。」侯家楷表示,一則以喜一則以憂,「憂的就是如果還是變成投資機會跟商品,好像又回到老路。我覺得一個關鍵點,是能不能真的在業界裡,去談一種所謂的『非財務治理』。」
換句話說,當前不僅要在商言商,還要言「環境和社會」;可是要怎麼在環境跟社會變遷裡言商呢?這是企業接下來的挑戰。企業能超越自己或其他企業的分水嶺,在於有沒有從這些重大性議題,或是未來訊號裡,看到產品、服務設計的機會。
「這是我們最希望大家去想的,所以才有所謂『永續創新』。」侯家楷強調,企業過去沒有這種能力,現在要建構內部這些能力,以手搖飲界為例,最常見的行銷活動是買一杯捐一塊,「我曾經跟一個連鎖的手搖飲的公司談,我說你能不能把那些錢全部省下來不要捐?他問為什麼?我說能不能想一想,塑膠吸管不要用,這些錢省下來去做嘗試。比如說做紙杯回收,把這些省下來的錢,去你的各個分店裡面,去想到底用什麼樣的方式,吸引消費者至少不要亂丟?」
所以,永續是某一種程度上的在商言商,只是這個在商言商,是要企業在這中間找到一個槓桿。「白話一點講,如果我們說ESG報告書(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Governance環境、社會責任和公司治理),都是看過去式,過去這一年不要傷天害人。現在開始去想,接下來會發生的事情,你該怎麼應對?」
這是一個從靜態到動態的過程,動態就包含要去「想像未來」。從這個角度思考,2017年發表的TCFD(氣候相關財務揭露Task Force on Climat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是什麼意思?侯家楷說:「很簡單,全球暖化控溫成功在1.5°C,大勝利在1°C。這些情境,企業要開始思考一件事情,跟公司的財務績效的關聯是什麼?是危機、是轉機、是投資機會,到底是什麼?我們要先界定。然後在這些不同情境裡面,去思考企業內部要怎麼調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