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管會出手「永續議題」將爆火 該注意哪些方法學?
優樂地永續公司 執行長蔡承璋、永續管理師李嘉琳
為了追上國際永續標準,金管會要求國內上市櫃公司,明年(2026年)要在會計年報中揭露永續報告書,直接加速了台灣永續發展進程。法鼓文理學院「企業創新與永續」課程,再度邀請優樂地永續公司執行長蔡承璋、管理師李嘉琳,除了解釋金管會新規範,如何影響台灣企業永續轉型進度;並以實際案例,解釋經濟與環境該如何共同發展? 「對企業來講,它造成的挑戰,有非常多面向。」李嘉琳不諱言指出,第一個是時程會提前非常多,因為以往上市櫃公司的會計年報大約在每年三月,而永續報告書八月公布即可,「現在等於要提前四個月,把永續相關的資料揭露出來,這是一個非常大的提前,等於公司人力跟時間,都要好好的做調配。」 再來是,會計年報必須做內稽內控,而永續報告書尚未有嚴格的查證制度,「只建議盡量去做審核,盡量去提報到董事會,但它不是強制。可是要回到會計年報上的話,就代表這些內稽內控、董事會流程,都變成必經過程,你還要配合董事會開會的時間等等,這整個時間上都會有非常大的變動。」 目前,國際通用的永續準則包括ESG(環境保護Environment、社會責任Social、公司治理Governance)、GRI(全球永續性報告Global Reporting Initiative)、SASB(永續會計準則Sustainability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TCFD(氣候相關財務揭露Task Force on Climat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 「ESG、SASB、TCFD這三個標準,是金管會規定現在全體上市櫃公司,一定要遵守的三個規範。」李嘉琳指出,在今年(2025年)以前,是根據公司資本,要求在一定時間揭露,「可是從今年開始,未來所有上市櫃公司,都要把永續報告書發布在官網。」 政府重視永續議題,從大型企業開始嚴格規範,確實可讓台灣環保議題逐漸成熟完善。但增加企業負擔,是否會扼殺了經濟發展?優樂地永續公司執行長蔡承璋補充說:「國際面對永續的定義和解讀,已經進展到經濟、環境是要同時發展的。」 以企業經營非常重要的供應鏈採購為例,蔡承璋說:「現在的ISO 20400強調的(國際標準化組織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簡稱ISO),就是從你原本的採購當中納入ESG的評估,這就是『永續採購』。整個標準其實就是重新review你整個採購政策跟ESG,就是社會環境跟治理部分,有沒有什麼衝突?如果有的話你要重新檢視。」 所以,未來企業不能不關心永續議題,並且對內要積極進行永續供應鏈管理。蔡承璋指出,當前企業一定會遇到幾個重要狀況,「我以學校來說,學校的供應商有幾家?一定超過一百家啊。可是真正在管理供應商的是那個單位?以學校來講,是總務對吧?總務單位的人數有多少?我給你十個好不好?十個管一百家,已經很難了,更何況總務還有自己的工作!」 蔡承璋強調,企業會面臨很大的挑戰和風險,第一個是沒人管,第二個是沒有能力管,「這代表什麼?代表企業的風險都暴露在整個營運過程中。所以國際上就出現國際標準。」例如,ISO 20400(永續採購指南)這樣的標準,提供企業面臨永續供應鏈風險議題的時候,能找得到方法學或管理工具。 「ISO 20400裡面有強調一些事情,就是身為採購方,你必須要盡你的影響力。」蔡承璋指出,從這個概念出發意謂直接控制,「我自己市場很大的話,相對的我就可以告訴你,今天如果不做這個(永續),我就不採購。等於說,你可以去決定這個市場,並影響我們的環境保護。」 因此,永續議題在未來會涉及到我們每個人日常生活,重點在切入永續議題時,不論是大型企業的供應鏈、或小型活動項目,符合永續的同時,不能只是一昧喊出「環保」,也要考量其他風險。 以某地方政府舉辦的國際馬拉松為例,就是因為太強調追求永續環保,減少寶特瓶使用,導致沒有評估風險。「沒有評估風險發生什麼事?就是當天天氣太熱,主辦方提供的瓶裝水太少,跑者沒有水喝。很多人去喝山泉水,結果都拉肚子。」 承璋強調,從這個活動的例子可以看出,永續不是只有強調「永續機會」,還要重視整個活動的風險。例如一個場域只能容納一萬人,辦了活動之後吸引了三十萬人來,當地社會可不可能發生問題? 因此,現在越來越多國際性組織,在導入ESG、SASB、TCFD等永續議題時,並不希望這些方法學或管理工具,是用永續條例來「強制規範」,反而會希望在導入永續的過程中,除了環境保護、更能兼顧經濟、商業和社會等相關議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