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碁集團呂盈潔經理05.20演講
法鼓文理學院社會企業與永續課程,5月20日邀請宏碁公司ESG辦公室專案經理呂盈潔,解析一間跨國科技公司,對國際永續的應對策略。
科技產業的電腦等產品,多是塑膠、印刷電路板、電池與顯示器等組成。Global E-waste Statistics Partnership (GESP) 《2020年全球電子廢棄物監測報告》顯示,2019年全球產生的電子垃圾總量為5,360萬噸,5年增加21%;預計到2030年將達7,400萬噸,即16年翻一倍!呂盈潔以「科技業之企業永續實務」為主題,分享宏碁如何因應科技產業生產與銷售過程,所會面對的各種環境社會問題。
呂盈潔指出,「近期的國際政治變動,對永續來說算是一個省思。永續各面向的目標非常多,包含治理、環境、社會等等。」她分享:「在《Abundance》這本書中,就檢視了美國之前的狀況,當我們有一個很偉大的目標,但是沒有一個體制,能夠把這些事情變成現實,這樣的制度情緒之下,效率反而成為了唯一的正義感來源。」
宏碁即將要滿50周年,經歷過許多跌宕起伏,對宏碁而言,核心思維是Make Sustainability Sustainable(讓永續得以永續)。為了務實落實,建立治理的機制最為關鍵,包括建立資料收集流程、呈報流程以及揭露機制,並根據企業的產品與服務,納入綠色創新思維。最後便是影響自身的供應鏈、價值鏈、甚至是整個產業鏈。
目前,宏碁在應對氣候變遷等永續議題,分成三大策略。首先,是公司內部自己能做的事,包括減少能源消耗、使用再生能源、負碳抵消等;第二則是產品服務,呂盈潔說:「例如低碳產品與服務,我們就有量化目標–以2016 年為基礎年,至2025年,個人電腦平均能源消耗將減少45%。這件事情的背後意義跟市場也是有關的,如果現在市場有這樣子的preference(偏愛),客戶期望你要有能源之星等相關認證的話,標章就變成是一個入門磚,它會變成是一個新的產業基礎。最後一個,是針對價值鏈,就是我們要針對於整體supply chain(供應鏈管理),或者是我們的這個整個旗艦集團去做一個控管,發揮公司的影響力。」
而面對社會面向的議題,呂盈潔以「血鑽石」為例子,解釋供應鏈管理的人權影響性。「血鑽石」這稱呼是指在武裝衝突地區非法開採、販售的鑽石,其收益常被用來資助、延續戰爭。而電腦應用到的許多金屬,也有類似的問題,若沒有良好的溯源機制,將可能間接助長人權侵害、非法採礦行為,並對環境與社會造成負面影響。
國際上稱這類議題為「責任礦產」,宏碁很早就加入國際組織,並利用影響力鼓勵其他供應商一起參加相關計畫。「在責任礦產這個部分,我們算是台灣走得非常的前面的企業。2009年宏碁就首度針對供應商,調查其產品中鈷、金、鈀、鉭、錫和鎢等在產品中的使用、來源、供應鏈、和採礦情形。除此之外,我們也參與了非常多國際組織,例如RBA的負責任礦產倡議(RMI)、負責礦產貿易公私聯盟(PPA)等。就是為了在這些領域裡面,可以收到最新的發展,然後也是可以跟國際領導者一起合作。」
而跨國企業面臨的競爭,不只從產品面,也延伸至永續影響層面,呂盈潔坦承,同業也是一個重要推力,在做永續決策時,同業做到哪個程度,勢必也會成為重要的參考依據。「當永續作為已經逐漸形成全球共識時,你就比較有力量,去說服其他的人『我們應該要這麼做』。所以其實永續需要大家共同的力量,也需要時間。」



